听了24日的答疑,我才知道了孩子的上瘾和潜能区分在这三点!

先书后赢:孙路弘解读图书1031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老顽童孙老师

2021年1月24日周日20:00-20:30

孙路弘老师免费家教答疑专场

给自己和亲朋好友解惑

联系人:白雪

来自父母的疑惑

2021年1月24日周日晚上20:00-20:30一起在直播间里来听身在天南海北的父母们在育儿过程中的疑惑。

比如,有2020年12月27日说的爱画画的8岁潜能女孩的后续问题的,有说4岁女孩的自信和独立的,有7岁男孩的阅读成瘾行为的,有二胎问题,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女儿安全感完全缺失,感觉不到父母爱的……

今天分享的是上瘾儿童……

听了24日的答疑,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关于上瘾儿童的问题:

是不是读书的上瘾行为?如果是怎么办?大儿子7岁,超喜欢看书和下棋。先说看书,再说下棋。1岁多给他读绘本《隧道》读了半年。2岁开始每天睡前伴读半小时,有时太晚也得读10分钟。4岁听了识字课后指读。他5岁,弟弟1岁多,睡前伴读就有弟弟跟着一块听,经常顾不上他。他白天就会自己读绘本,家里有上百本绘本类的书,他都读的很熟了,就开始看我的书或者自己拿书架上的《一千零一夜》看。5岁生日我送他一本《怪物雅客》给他读过⅓,后面他就半天时间读完了。自己找书看,不认识会问我,也查字典,读各种全字书,育儿的,小说,天文地理的,捡着什么都读,如果我不干预他最少读2个多小时,好像除了吃饭都在读,也不读出声,只看。一本200多页的书,一天就看完了,还给我讲结局。半年前我们跟了孙路弘老师的五本经典图书的伴读课,他每天得空就拿书看两个多小时,伴读的书看了十几遍了,又找《一千零一夜》《哈利波特》开始看。象棋呢,从3岁开始跟他爸学,自己在平板上下载了象棋,自己跟自己下,把全部关1千多局都通完了。下棋的时候把对手设置成自己,跟自己玩。他现在是要么看书要么下象棋,每天除了吃饭,就喜欢看书或让我陪他下棋,我如果没时间下棋,他就拿本书一看就几小时,天黑了都不知道开灯,除了吃饭就是看书,回家从来都是看书经常一看俩小时到我做好饭他也没写作业。我想的是如果是上瘾行为会不会他有一天对别的不好事接触了也容易上瘾。请问孙老师怎样不破坏他对阅读的兴趣又能不掉进上瘾的坑里。

孙路弘老师的答疑

炫娃吧。这些细节呢,对身体可能不好。你要想讨论这个孩子的发展,你不是在讨论他上瘾行为,这个肯定是啊。包括我们上一个说的画画问题,上瘾行为不都是坏的,那像毕加索,这些从小就喜欢在这画画,不吃不喝的,不喜欢跟小朋友玩,嗯,包括爱迪生也一样,小的时候最喜欢玩石头,一玩三个小时,那当然了,玩游戏也是上瘾。

上瘾行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上瘾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打游戏基本上是被动的,是游戏在吊着你,跟着游戏的变化走。画画,看书的行为是主动的,是我决定选择书,不是书选择我。嗯,你看电视也是被动的,最多换台而已。

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第二个方面:上瘾是创造的还是重复的

游戏通关,同样的机械动作的重复,只不过重复的速度更快。画画,看书,这种长周期的事情,还有很多的创造性,有创造性的行为都是好的,潜能儿童的典型标志。

第三个方面:是否在同一水平徘徊还是水平递进

同一水平上徘徊,还是水平越来越高,近三个月内,是否有显著进步。比如:第一,构图有没有进步?包括构图颜色,这是技法,有没有进步?第二,要表达的意思,能不能说出来,它的意思能不能更全面?还是一天到晚在画家里,一天到晚在画一个运动场,有没有新的内容,新的场景;第三,就是它有递进式的,在讲它的意义的时候,有没有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

看书也一样,如果大量翻书,所有的书都很快看完了,这就叫低水平徘徊。其实意味着Ta的环境,已经没有人能够提升Ta,在Ta自己的环境下,在自己的能力下已经达到天花板,上不去了。

三个标准

第一主动被动

第二创造重复

第三水平递进

比如说打游戏是不是递进啊?前面是重复的,再怎么递进都是手指反应快而已,没有创造性。也没有递进,具象到抽象的递进也没有。看我的《五本经典伴读图书》,如果孩子还是几个小时看完一本书,那白跟了,根本没效果。全部被情节带着走。

下棋,用ipad自己通关,通关游戏,试错,死不了,多种玩法试出一个来,只不过是低水平徘徊而已。上不去,没人带。

无论读书下棋,没人带,孩子智能发展到这个水平,孩子两小时坐着不动,6岁一天没两个小时的活动能力,意味着大脑氧的供应量越来越少,大脑以后供应思考的量不会大了,长时间不动,不出汗,大脑经常在低氧环境下,这也能说明Ta可能打通关,可能读书快都是是不求甚解的,那你这《五本经典伴读图书》都没有达到效果,只是可能是应付过去而已,没真正落下来。

你在这觉得这是晒你娃的优点,其实这个孩子已经有很多弊端在这显示出来了。

不运动,快速,基本上不求甚解,被情节带着走的。读书,比如说了解人物性格吗?这个性格用她说的什么话,什么行为能证明你判断这个人物的性格呢,你会看人物的性格吗?比如说我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这个人物,在整个小说中第一个出现的场景是哪吗?是家里还是还是学校?第一个麻烦是什么?第一个最不喜欢的是什么?最想实现的心愿是什么?这些都有吗?如果没有讨论,那就不是你读书,而是被读书。

学员听完答疑后反馈

2021年1月24日听完孙路弘老师答疑课——“7岁男孩读书下棋是否上瘾”,第一遍听觉得信息量有点大,好像听懂了什么好像又不懂。第二遍听采集到了问题答案,就是孩子的这种自主长时间长周期的同一活动就是上瘾,那么如何对待上瘾的行为:

一:看上瘾行为是主动的行为还是被动的?

我的解读:主动的是发自孩子兴趣使然而且有自主控制的行为虽然是上瘾,也是自主控制自己往喜欢的地方追逐,这样就有了自主也有创新。

二:看上瘾行为是创造性的还是简单的重复?

我的解读:如果是创造性的上瘾,就会在这项喜欢的事情上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办法新的理解,就会有突破有进步;但如果是简单的重复,那就没有变化,也就没有进步。

三:上瘾行为在一个阶段里是具象到抽象递进的还是低水平徘徊?

我的解读:递进是具体细节描述到抽象的词汇上升的变化,也就是孙路弘老师说的说话要说完整的,描述细节的,而不要说概括性的抽象语言,因为概括性语言是从具体的细节描述词汇中总结积累多了而形成对抽象词的认识。低水平徘徊是重复同样的动作,没有创新没有变化没有进步,也就没有对抽象的理解,更不会有运用。

第三遍听,我对自己提问的感想:

我的问题和背景描述有些不对应,因为孩子的这些表现是上瘾行为但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孩子行为的应对。

第一:既然知道了看书下棋都是主动性行为,那就可以保留并向上一层进步,也就是找到读书和下棋的创造性,并从具象到抽象递进,再创新,再递进,再创新……而这种创新和递进需要家长跟孩子的读书后的讨论来完成,这样才能把看到的经过自己的加工整合变成自己的话输出出来,久之就有自己的理解了,这也是思维形成的过程。

第二:与行为背后的大脑反应同等重要的是生理的发育,在行为背后预示着运动的欠缺会带来的后果与心理精神一样重要。

我将要怎么做:

1.每天户外体育项目2小时,今天在楼下公园2小时轮滑和跳绳。

2.每次他读完书我跟他讨论。以前我不知道讨论什么,好像讨论的总离不开情节。

现在孙路弘老师张口就来的具象细节的讨论让我听了三遍才能说得出一二。今天高福启玩回来又跑去拿《红发安妮》读了。

吃完饭我跟他讨论:“你刚刚读了什么书?我看着是本大的很眼熟”

他说:“是不是白色的封皮?里面都是字还有一幅画……《红发安妮》啊!”

我问:“看到哪了?”

他答:“看了3分之一”

我问:“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他笑着露出小门牙:“安妮”

我问:“书里第一次出现安妮是在哪啊?”

他眼珠稍微一转说:“孤儿院,安妮呆过好几个家,先去了托马斯家,托马斯太太去美国了她又回孤儿院了”说完他无奈的笑了笑。

我又说“那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他笑了答:“安妮”

我说我也最喜欢安妮,你喜欢她什么?是长相还是性格?高福启看着我没话说好像不太懂我意思。

我说:“你觉得安妮是什么性格呢?”

他说:“我觉得她想象力丰富”

我说:“你从什么事情上看出来她想象力丰富的?”

他说:“玛丽拉让她去拿祈祷的牌要背过的,他去了十分钟都没回来就在看墙上的一幅画”他也学着样子盯着不动。

又说:“她肯定在想这个人是谁啊……接着玛丽拉过来说‘安妮你在这干嘛呢!安妮说‘我要尽情的想象一番。”

第三:按照孙路弘老师说过的伴读,每天晚上跟孩子们一起伴读十分钟,时间到了不讨论不聊天直接睡觉,第二天出门前读门上写的一句话。这样做了3天,读的是《小王子》每天俩孩子都热情高涨的听,第1天贴在门上的一句话高福启读的,他说是昨天晚上我们读的小王子,第二天我读的,高福启说我写的应该加几个标点符号,第三天也就是今天高福启读的然后他给我加了几个标点符号还有一个“!”

第四:至于中国象棋我正在找棋社,之前不想找是担心棋社都是要背棋谱的,感觉靠棋谱学会的棋技是应该高,但是缺乏自主创造性和思维形成的过程,所以不想给他报课,但是听孙路弘老师说该去找个老师带他了,是我也同感的,大半年前我就有感觉自己下不过孩子了,他爸厉害些可是不常在家,所以孩子用手机或平板下棋我也没干预,想过找老师可是也是犹犹豫豫。可是现在想通了,即使棋社是靠棋谱,那也是孩子在学会了有自己思考了之后看棋谱的,他也会结合自己的走法有他的理解的。

想起上周孩子在手机上下完象棋跟我聊天说:“妈妈你知道下象棋也有开局步吗?”我听着觉得他说的是从手机上看来的招式,心里担心他会不会盲目地只跟着学忐忑地说了句“什么是开局步?”。但是他接着说:“为什么开局第一步大家都走炮打中兵呢?”我没说话他接着说:“你看,中间兵还有马能防守旁边兵没得防为什么不打旁边兵呢?”我洗耳恭听他得意的说:“打中兵,你就得跳马防守吧不能不要兵了吧,所以我就先攻击了而且还给车腾出地方了,车就可以出来了。”所以现在他要多看更多的招式跟更多的人过招,才能让他看到更多的局面和不同人的走棋风格。他的视野也才会更大。

感谢孙路弘老师一针见血的解释!我提问时心里的不确定、担心、无知都让提问有些跑偏,好在幸运的是,老师没有扔下“信息不够我没法回答”而是十分钟的金玉良言。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关于课程的正确打开方式通道:

英语学死了?澳洲小学经典教材,五通路形成纯正英语模式!

(点击蓝色链接即可跳转)

新课首发特惠,面对7-15岁儿童,儿童自己学的英语课。澳洲小学经典教材,都是常识的,常用的,实在的,朴实的内容!属于五通路系列,也是形成纯正英语模式的类型。母语朗读,中文讲解,形成阅读思维,最基础的,贴近儿童理解水平的,科学模式。

一年53周265个寓言故事建设思维底层的蓝图!

(点击蓝色链接即可跳转)

新课即将首发,开启预报名。伊索寓言,面对3-11岁,一年53周,一周五个故事,寓言故事思维小线索培育情商,人际关系,生存常识。马上开启招生,送书,送资料。

联系人:白雪

《格林童话》思维启蒙二班开启,家庭伴读,日积月累。共16周,32次课,每周两节:周一讲课,周四作业点评。细读16个故事:紧密关联所得、所想。围绕8个主题:培育自主思维、深入理解。适合4-12岁儿童,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阅读效果和收获。

- 面对4-12岁的家庭伴读课 -

了解十位名人,小学阶段必须认识熟悉了解的十个名人:恺撒,马可·波罗,哥白尼,达·芬奇,牛顿,瓦特,达尔文,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懂得人的命运,理解自己的人生,迈入初中前的人生观预热,就靠这本书了。精读,每个人物读5天,理解名人的五个方面:性格,背景,理想,过程,结果。50天,精细研读,培育修养,形成素质,造就理想。

《征程数学:小三下》提供100页教材,包邮。

课程内容:围绕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智力、思维展开。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变化。重在思维,规律的意识,智慧的形成。

课程形式:将延续大家已经熟悉的征程数学小三上的形式:每天三道数学思维题,一道密码题;开课赠送完整讲义一套,仅提供给报名的学生使用,不提供家长使用的额外资料;每天可以通过密码打开的题目导语文件。

开课时间:2月1日

课程安排:每周1-6上课,连续100天。

面对5,6,7岁儿童直接学的语数思维大课《征程语数小一》,孩子可以直接跟着孙路弘老师学,父母辅助就好,帮孩子播放课程,提交语音作业。

面对0-7岁儿童的绘本阅读大合集

0-7岁,选择这三本绘本,涵盖了阅读理解,数学思维,科学活动!

面对4-14岁儿童的伴读图书图书大合集

5-14岁,伴读这五本图书,塑造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人物传记大合集

这本人物传记里学到的三个育儿要点!

小升初1000天第一到五阶段阅读基本功大合集

如何阅读一本书

思考中医,第二章购买链接⬇️

☎关于数学的正确打开方式通道:

幼小衔接人气第一的课程!

(扫⬆️码)

刷题会毁了孩子思维,我们用玩图形训练思维!

(扫⬆️码)

小数,分数,正负数,除法,约数倍数,25个游戏轻松玩会!

(扫⬆️码)

(扫⬆️码)

好老师真的影响一生

(扫⬆️码玩会应用题)

(扫⬆️码玩会几何)

(扫⬆️码玩会方程是思维形式)

一块自制腕表玩会乘法口诀!

(扫⬆️码玩会乘法口诀)

孙路弘儿童智力发展系列:三本书的作用;课程核心:1、家庭布局;2、培育智慧;3、活动做法;围绕三本书,每本详解三节。购买课程赠送:图书:《好妈妈这样教数学》教具:四则算牌,四则算牌进阶牌;包邮。

【53讲特惠555元】课程不仅讲解游戏落实的具体环节,还提供书中没有的高清课程资料,儿童心理学讲解,智力发育诊断,家庭教育心得。

了解更多点击下面蓝色链接

0-3岁育儿课程集锦

3-7岁育儿课程集锦

7-14岁育儿课程集锦

0-12岁育儿词典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