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品读王维禅意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天下教导人1575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少时我爱李白诗,豪情仗剑走天涯,如今钟情摩诘句,坐看云起春山里。

中年以后的燕然终于读懂了王维禅意诗,不幸的是经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幸运的是看淡世俗、学会放下执念。

名句出自《终南别业》这首诗,是晚年王维在终南山别墅写的一首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一半做闲官,过着儒家的生活,一半做闲人,过着出世的生活。

晚年常住郊区辋川别墅,游走于山水之间,写下大唐禅意代表作组诗。

行到水穷,潇洒云游四海,坐看云起,身心与山水合一,如此空灵高远的意境,是不是他从小就是这么一个禅意青年呢?

王维出身门阀世家、长的帅气“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唐才子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也就是说王维不仅从小吟诗作文,还工书擅画,雅通音律。

大才子皇帝宋徽宗都曾经高度评价他的旷世才华,他身负诗、文、书、画、音五项绝学,每一项都是绝顶高手,秒杀对手。

赵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王维自小声名远扬,十五岁到长安便开始出入王府,岐王宅里品茶论诗,玉真公主听他琵琶。

为什么王维这么受欢迎呢?

深情款款相思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真挚感人兄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初涉长安诗坛的少年王维与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一出手就令人惊艳,一时长安纸贵,他也彻底红了。

就连李白都要抄他十七岁写的作业: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别的才子三四十岁中进士,他二十岁就中了进士,才子中的才子,飞扬青春,志得意满。

王维,这样的大才怎么会参禅于山水间呢?难道不应该去报效国家,做个有为官宦,为江山社稷贡献学识。

他少年倾心侠客精神,希望做一个“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少年游侠,壮年则希望能于庙堂之上做一番大事业,这是典型的儒家追求。

事与愿违啊,大概才子命运都是跌宕起伏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后,他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一是因为黄舞狮事件被贬官到山东,当了四年仓管员。二是恩师宰相张九龄被贬,自己贬官至边塞,写下孤寂名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是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抓走被迫做了安禄山的伪官(大唐奸臣),在收复长安之后被作为一个政治污点,差一点被朝廷杀死,内心纠结痛苦。

王维自此看清了人生浮沉世事变化,即使后来又做了官,但已经是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参悟佛法,了脱烦恼。

他放弃了对人生的刻意与执著,不再沉迷于俗世的功名富贵是非荣辱,用一种随缘自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对待自己晚年的官场生活。

早年经世致用理想再也没有办法实现了怎么办?

没关系,不抱怨,放下执念,融入自然,改变思维模式,自得其乐,我还可以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为千秋万世引领一种超然空灵的诗意生活。

王维游走逍遥于朝堂与山林之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让他的诗歌充满了禅趣与禅机,也让他成为著名的诗佛。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姚鼐:盛唐人王维专以自然兴象为佳而意兴超远,有虽对荣观燕处超然之意,宜独冠盛唐。

我的名字出处: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正是因为中年以后看淡一切,才取了这个字。

所以,我常常在冥想中感悟王维的存在,他从容高雅的盛唐气象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灵禅意的山水世界,让世俗的人们养心在“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安神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秋宿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春赏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无需念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在诗佛的禅意诗里,我们悟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些禅诗,令我看到王维的心已经去了彼岸,入无我之境界,他已经遁入空灵,和光同尘,在山水诗意中化作一草一木,化作难以言说的佛前拈花一笑。

燕然品读诗词,爱诗词,更爱诗意生活。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