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53

《佛说无量寿经》摘要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无量寿经广释》
(完整内容请查阅原文)
1
“空无相无愿”,即三解脱门:因无相门、体空性门、果无愿门;“无作无生”,即无有因缘造作,故而无有生;“不起不灭”,即最初无有生起,最后无有灭尽,就像石女的儿子没有出生,也就不会有死亡一样。这些都是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境界。因为法处比丘经常安住于这样的境界,所以没有傲慢等世间的心态。

2
而彼正士行菩萨道时常护语言,不以语言害他及己,常以语业利己及人。
这位正士行持菩萨道时恒常守护自己的语言,不以语言伤害自他,常以语言利益自他。
如果用箭射别人,射箭的人自身不会有什么伤害,只会伤到别人的身体;
而语言则不同,它就像双刃剑一样,既能伤害他人,又能伤害说者。

3
在漫长的时间里,法处比丘从来不用语言伤害别人,经常用语言饶益众生,这就是大乘菩萨的行为。菩萨从来不造口业,他的语言只会让众生产生欢喜心,就像《华严经》中说的那样:“所行甚深妙,未曾有口过,悦乐心无量,令众悉欢喜。”

4
《华严经》中说:“其心无所染,无上调伏行。”所以,菩萨不会被外境所染,他的心极其调柔,不会产生贪嗔等烦恼。而世间人则不同,由于心无法堪能,只要稍微接触美妙或者不悦意的外境,贪心、嗔心等各种烦恼就会纷至沓来。

5
贪爱和嗔恨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有贪爱的地方就有嗔恨,只要有嗔恨的地方就有贪爱。而菩萨的心非常清净,既不会有贪爱,也不会有嗔恨。当然,菩萨具有菩提心的大爱,这种大爱是恒时不间断的,但这种大爱远离了自私自利,跟世间的贪爱有天壤之别。

6
法处菩萨六度的修行非常圆满,以布施而言,在不可思议无量劫里,他能布施财物、身体、善根等一切,内心从来不会有厌倦,就像《华严经》所说的一样:“不可思议无量劫,种种布施心无厌。”法处菩萨不仅自己行持六度,也能令其他众生行持,这种做法非常符合菩萨的四摄法。《十住毗婆沙论》云:“自于佛法中,如佛所教住,悲心不吝法,亦令他得住。”意思是,自己首先依佛所说在佛法中如实行持,然后以大悲心不吝惜正法,让众生也安住于善法。

7
不管布施、持戒等任何善法,自己首先行持,然后再让别人行持。如果自己一点不行持,光是让别人行持,这是不合理的。现在很多人对善法没有兴趣,从来没想过自己去行持,却口口声声劝别人行持,这样空口言说无有实义。

8
当年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觉得自己所证之真理甚深难解,即使为人宣说也徒劳无益,故不欲说法,在林中默然安住四十九日。后来帝释天和大梵天供养世尊千辐金轮和右旋海螺,再三祈求佛陀转法轮,释迦牟尼佛遂应允为众生说法。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也是如此,他也经常供养诸佛并请佛转法轮 。

9
《法苑珠林》中记载: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个比丘曾在大众中赞扬佛陀,以此功德他生生世世口中常出妙香。到了阿育王时代,他成为一位大阿罗汉,当他在王宫中说法时,口中散发的妙香遍于整个王宫。一开始国王以为他在口中含了香,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前世善根的果报。

10
《百缘经》中也有类似的公案:佛陀在世时有一个人,他生来就身出旃檀香,口出优钵华香,父母因此为他取名旃檀香。为什么他具有这样的功德呢?原来,毗婆尸佛圆寂后,这个人曾用旃檀供养如来的遗塔,以此善根他生生世世身口常出妙香。


或点击阅读原文发愿报数
往期回顾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合集一《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合集二《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合集三《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46《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47《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48《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49《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50《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51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摘要52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