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一第140讲辨析心目

大悲草堂1327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著名佛教经典。又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

般剌密谛▍译

唐般剌密谛译,10卷。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讲述-卷一第140辨析心目

辨析心目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剎。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告阿难言」,佛放光遍照各人的头顶上,佛才告阿难说,「吾今为汝建大法幢」,我今天要为你们说最无上大法,让你们容易看见这个法幢。法幢有三种含义:

一,幢者幢幡,与旌旗同义。猛将建幢旗以表战胜之相;故以法幢譬喻佛菩萨之说法能降伏众生烦恼之魔军。后凡于佛法立一家之见,即称为建立法幢。

二,为说法道场之标帜。宣扬大法之际,将幢幡建于道场门前,称为法幢。

又譬佛菩萨之说法,能伏魔军而得胜也。无量寿经上曰:‘建法幢,震法雷。’涅盘经十九曰:‘法殿欲崩,法幢欲倒。’同嘉祥疏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魔得胜也。’祖庭事苑七曰:‘诸佛菩萨建立法幢,犹如猛胜建诸幢帜,降伏一切诸魔军。’

含义(三)

佛国名。据《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记载:“东方去此过八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法幢,佛号法海雷音如来应正等觉,今现说法。”

在寺院里常有幢幡的,有用绸子缎子做成幢的,做成中间空的圆的也叫幢幡。

佛建大法幢,这个幢是让人人都看明白,拿这个做个比喻,佛现在说法,「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人都自己把自己的心性已经迷失了,更不承认了,一听佛法,善根发现了,自己也承认自己的心性,这就叫「获妙微密」,获这个又妙、又微、又密,这个妙字,就是不可思议,不可言状、不可心思。

这个微是无有边疆,这个密是没有时间、没有分别,「性净明心」,说这个妙微密,妙是不能言说、不可思议的,微是不可分别的,密是不可表示的,人要认识这个心,就是这么个样子,妙微密的心是什么?是佛的心;

性净,这是菩萨的心性;性明是二乘圣人的心性,这是三层;妙、净、明,这是佛的心性。

这三层开三种眼,要能达到这个心不可思议不分别的地方,能开佛的知见,无明就空了,要能够到妙微密的心上,开佛知见,就有清净眼,把无明迷惑都破除了。

  • 转载请注明 楞严经卷一第140讲辨析心目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1242.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