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三国名将录之邓艾篇(二)偷渡阴平东方汉尼拔的巅峰之战(上)
公元前218年,那时汉朝还没有建立,在遥远的欧洲,传奇名将汉尼拔完成了一次壮举,他率领数万大军从西班牙出发,经过法国南方,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入侵意大利北部并取得空前大胜。这次行动在世界军事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但可惜的是,汉尼拔最终的功败垂成令其光辉略显暗淡。

四百多年后的东方,三国晚期最伟大的军事家邓艾也采用了类似的战略,他领兵穿过七百里荒无人烟的山区直插敌国腹地,逼迫蜀主刘禅投降,如此旷世奇功可谓名传千古。而他最终获得的丰功伟绩也让这一战的光彩比汉尼拔更胜一筹。
要知道,邓艾在这场灭国之战的开始阶段仅仅是一个配角,无论他统率的兵力还是得到的信任都远不及主帅钟会。但邓艾却另辟蹊径,生生把配角演成了主角,他的胆识和魄力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在淮南三叛被平定后,司马昭的权势日益稳固,他也一步步走上篡逆之路。皇帝曹髦眼见江山不保,无奈之下发起了绝望的反击。他的死并非没有意义,因为弑君之事太过恶劣,并不是舍弃成济一个替罪羊就可以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的。为了转移矛盾,司马昭决定对蜀汉发起灭国之战,以此大功来洗刷掉自己的劣迹。262年年底,他开始筹划这次大战。

不过当时的蜀汉却和大多数灭亡前夕的国家并不一样是一派末世之象,就在当年十月,姜维还发动了一次北伐,虽然被邓艾击退,但也显得战意十足。
可能是之前曹真和曹爽两次对蜀国发起的大举进攻都宣告失败,这使得曹魏对这个打不死的小强有些忌惮,此时伐蜀计划在朝野上下并没有得到什么认同,只有渴望建功立业的钟会了解司马昭的诉求,成为极少数支持他的人。
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鉴于钟会这么贴心,再加上与其私交甚笃,最终司马昭力排众议任命钟会为伐蜀之战总指挥,前往关中进行大战前的一系列准备。
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不过此时邓艾却也是反对伐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晋书文帝纪)
曹魏最初在西线只设置一个雍凉都督,后来分为关中都督和陇右都督,但仍然以关中都督为尊,比如之前的司马望。
此时的陇右都督是邓艾,而关中都督则是钟会。虽然二人名义上都是都督,但无论在地位和兵力上,钟会都占有压倒性优势。甚至在陇右地区邓艾也算不上一把手,因为还有一个地位相近的雍州刺史诸葛绪。也就是说,邓艾能掌控的只有陇右一半的力量而已,以这点兵力几乎不可能夺下头功,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邓艾想要的。
另一方面,邓艾的老对手姜维日子也过得不怎么样,由于刚刚遭遇侯和之败,他受到了信任危机,蜀汉朝堂中反对他人为数不少,姜维只好避祸于沓中不敢回朝。而由于姜维改变了死守汉中的国防策略,这导致此时汉中非常空虚,对于坐镇关中的钟会来说简直就是大礼包。

而邓艾的地盘狄道在陇右地区的西部(呆在东面上邽一带的是诸葛绪),因此他肯定要去面对在阴平的姜维主力,纯粹是吃力不讨好,为别人做嫁衣,因此这才是邓艾反对开战的根本原因。
不过既然司马昭决心已下,计划便不容更改了,经过大半年的准备,263年8月大战全面展开,邓艾即将踏上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征途。
为了一战功成,司马昭一共调集了十八万大军,其中钟会率十二万人从关中出发进攻汉中,邓艾率三万人从狄道南下拖住沓中的姜维,诸葛绪则率三万人于阴平桥头截断姜维的归路
于是征四方之兵十八万(晋书文帝纪)
遣征西将军邓艾督三万馀人自狄道趣甘松、沓中,以连缀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馀人自祁山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钟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资治通鉴魏纪第十)

这样的安排邓艾肯定是不满意的,三路人马他的任务最为艰巨,但获得的功劳却可能是最少的,不过命令却必须要遵从,所以他也只好全力一战了。
邓艾就是这么有魄力,他知道这场大战很可能就是西线的最后一战,如果不能立下大功,以后就很难再有机会了,因此他做出了一个比较奔放的军事部署,即兵分三路。
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姜维所在的沓中一般认为舟曲县到迭部县之间的一个盆地中,邓艾希望可以将其堵在白龙江河谷中加以消灭。

为什么邓艾敢于分兵呢,他就不怕被姜维各个击破吗?原因就是邓艾抓住了在一个重点,即姜维没时间和他纠缠。当时钟会的十二万大军正在汉中高歌猛进。由于汉中基本已经没得救了,只能尽量止损,因此姜维必须要尽快东进,争取在钟会之前赶到阳安关,这样至少还能保住汉中南面这道屏障,取得当前不利局面之下最好的结果。
邓艾就是抓住了蜀军归心似箭而无心恋战的心理,希望在狭窄地形里通过三面包围继续打击敌军士气,从而取得大胜。
不过姜维所在的沓中距离邓艾所在的狄道(甘肃临洮县)足足六百里以上,行军至少要二十日,所以邓艾的突袭并没有瞒过姜维,他有所准备,所以还是摆脱了邓艾的包围网,沿着白龙江东进。
维闻锺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或许是姜维太过急于回救阳安关导致放松了警惕,他又犯了和段谷之败一样的错误,结果在强川口被魏军追上,遭遇一场失败。
欣等追蹑於强川口,大战,维败走。(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这个强川口在什么地方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强川。一种看法认为强川是白龙江的古称,那么按照一般的命名规则,强川口则位于白龙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强川口之战发生在姜维和诸葛绪遭遇之前,也就是说这时候他还没有经过阴平桥头。而白龙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位置已经和他后来驻守的剑阁非常近了,姜维自然是不可能提前过去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强川口在嵹台山之南,嵹台山也就是西倾山,水经注说洮河发源于嵹台山,那么这里应该就是把洮河视作强川了。但是此地在沓中以西数百里,已经到了今天青海省的范围了,姜维肯定是要往东走的,不可能往西跑出这么远,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太可能。

那么我们只能自行分析了,我认为强川既不是白水江也不是洮河,而是白水江的支流岷江。强川也叫做羌水,那么按照命名惯例,白水江(白水)和支流强川的交汇处被命名为强川口是比较合理的。这一点也在古籍中得到印证,汉书和水经注中都有相关记载,与上述推测比较吻合。另外两江交汇点也正好位于沓中以东,与姜维的行军路线一致。
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汉书地理志)
白水又与羌水合,自下羌水又得其通称。(水经注)
不过这场战败对于姜维来说倒不算什么太大的损失,甚至他有可能只是故意舍弃了少量殿后部队,目的是拖住邓艾,让主力可以尽快东归。值得一提的是赵云的次子赵广很可能死于这一系列战斗中。
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即使暂时摆脱了邓艾,姜维的麻烦也还远没有结束,因为诸葛绪的三万人马已经在阴平桥头守株待兔了。其实姜维之前对此也做过安排,当钟会在关中整军备战时,他就上书提出让廖化率军在阴平桥头防备。不过当时蜀汉朝堂中反对力量过于强大,因此这个提议没有引起重视。
六年,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等到战争爆发,成都方面才如梦初醒,派出廖化率军支援,但廖化途中听说诸葛绪也出兵了,再加上又传来强川口战败的消息,廖化自知势单力薄,不敢继续深入,只好在阴平之南驻守。
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当时姜维的处境已经极为凶险了,前方诸葛绪三万军队把守着几乎唯一的归路。阴平桥头附近有玉垒关,这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再加上三万人的防守兵力,想要一举突破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身后邓艾也随时会追上来,如果不尽快做出决断,两面夹击之下他很有可能就要在此全军覆没了。而廖化兵力不会太多,又被挡在阴平桥头以南,基本起不到什么支援的作用,所以姜维只能靠自己了。
阴平桥头的位置基本已经形成定论,应该是位于今天甘肃文县东南方白龙江和白水江交汇点附近的某处,姜维见难以轻易突破防线,于是做出了他整场战争中最精彩的一个操作,他立刻率军北上做出截断诸葛绪后路的假象。
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这里的雍州就指代诸葛绪的部队,因为他和邓艾互不统属,他很可能也不清楚邓艾的意图和动向,也就是说他很难和邓艾做到完美配合。眼见姜维北上去断自己的后路,诸葛绪立刻中计,也紧跟着后撤三十里。当然他和姜维走的应该不是同一条路,姜维走的孔函谷是小路,而诸葛绪应该是走大路原路返回
诸葛绪闻之,卻还三十里。(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这就是人事安排不利的恶果,司马昭集团高层虽然以邓艾为军事方面的柱石,却又因为出身问题不肯充分信任他,反而用诸葛绪制约他,最终给姜维抓住了死中求活的机会。我想如果邓艾能够统率陇右所有军队的话,这个情况肯定不会发生,毕竟姜维之前使出类似计策全都没有瞒过邓艾。
姜维见诸葛绪中计立刻掉头南下,由于时间差,诸葛绪差了一天的路程没有赶上,结果姜维凭借这手非常漂亮的“桥头大回旋”成功摆脱了围堵,迅速通过阴平桥头,并顺利与桥南的廖化会合。
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卻,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引,还守剑阁。(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不过姜维并没有高兴多久,又一个噩耗传来,由于阳安关守将蒋舒投降,钟会大军轻而易举就拿下了这处从汉中进入成都平原的天险。

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当时受命支援阳安关的张翼和董厥刚过剑阁走到汉寿,而姜维和廖化也从阴平赶来,眼见阳安关已经没得救了,他们四人合兵一处退守剑阁,这已经是成都最后的屏障了。
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这时候邓艾也赶到阴平,见诸葛绪没能拦住姜维也是无可奈何。他心里清楚,如今姜维已经入了剑阁,这就拿他没有办法了。如果去进攻剑阁,难度极大不说,同时也会被迫与钟会合兵一处,那样少不了要受节制,哪有这样自领一军来的痛快?
如今无论兵力还是地利他都占尽劣势,倘若想要稳稳当当保住自己一世英名,他就只能到此为止了。不过才华横溢且心高气傲的邓艾当然不会做这个选择,他决定另辟蹊径。
邓艾作战一向稳健,但在现在也要全力一搏了。他已经六十六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不会再有多少机会了。从一个放牛娃做到大都督,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难以想象的了。但对于邓艾这样为战争而生的绝世名将,自然不甘心做一辈子绿叶。
已经到了这个年纪还有什么可怕的?在死前兵行险着大战一场,成则流芳百世,即使败了也没有遗憾。一场古代军事史上的传奇征程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更多相关好文